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验证损伤和感染引发上皮破裂、启动息肉的形成机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27只新西兰白兔,局部麻醉后在直径2.7mm内窥镜下切除一侧部分鼻甲,并按不同的填塞方法分成4组:(1)地塞米松加卡那霉素液加明胶海绵(地卡组),(2)生理盐水组,(3)金黄色葡萄球菌液加明胶海绵(金葡菌组),(4)不填塞组.另一侧作对照,分别在7,14,21,28,35d后处死动物,光镜观察.结果:2只动物在手术中死亡.25只动物(50侧)中息肉形成7侧(14%),金葡菌组有3侧,对照侧有2侧,不填塞组有2侧.金葡菌组息肉发生率与对照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填塞组与对照侧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囊泡和肉芽等息肉前期改变24侧(48%).地卡组5侧(25%),随时间延长发生率逐渐下降;生理盐水组囊泡和肉芽各1侧(25%);不填塞组8侧(80%),随时间延长数量逐渐增多.金葡菌组9侧(75%),其发生率不随时间延长而改变,但其对照侧的囊泡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地卡组、NS与金葡菌与不填塞4组比较,息肉、囊泡、肉芽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地卡组与NS组,金葡菌组与不填塞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粘膜上皮损伤是引发息肉的原因之一,如伴感染、炎症可增加发生率.囊泡、肉芽等病变具有可逆性,局部应用激素可使其抑制和逆转.术后适宜的填塞可减少肉芽生长.减少术中粘膜损伤,术后控制炎症对预防息肉复发可能有效.
推荐文章
PBX炸药细观损伤的实验研究
爆炸力学
PBX
损伤模式
冲击压缩
起爆机制
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研究
胃息肉
幽门螺杆菌
部位
组织学类型
性别
炸药损伤及损伤炸药环境适应性的实验研究
材料科学
炸药损伤
损伤炸药
PBX
温度损伤
冲击损伤
环境适应性
HCMV感染动物胃肠组织损伤实验研究
巨细胞病毒
胃肠系统
动物/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损伤和感染:息肉形成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损伤 炎症 鼻息肉
年,卷(期) 2000,(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65.25
字数 24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3770.2000.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亚新 45 217 6.0 12.0
2 陈文文 57 258 7.0 13.0
3 乔艺 19 80 6.0 8.0
4 童军 26 124 6.0 9.0
5 李咪凤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损伤
炎症
鼻息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双月刊
1673-3770
37-1437/R
大16开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3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3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