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将已知用于从地理空间上离散或连续分布群体随机抽取基因样本的基因家系谱理论推广到两性异交植物上.由于存在不同的群体间基因迁移率,对3种不同遗传方式的植物基因组(核、叶绿体和线粒体DNA)分别进行了研究.理论上证明对于不同遗传方式的基因,通过相应适当调整有效群体大小和迁移率,现有的基因家系谱理论可直接应用于植物群体上.其中一个结论就是当从离散分布群体中随机抽取n个基因样本时,亚群体间的花粉流和种子流的相对比率可以用亚群体间和亚群体内的DNA碱基序列总差异数量估计值来估算.另一具有理论意义的结论是在离散分布的群体结构模型中,父本遗传的单倍体基因(针叶树的叶绿体DNA上的基因)的平均同祖并合发生时间最短,而在一定条件下,母本遗传的单倍体基因(被子植物的叶绿体DNA和被子或裸子植物的线粒体DNA上的基因)的平均同祖并合发生时间最长,然而这两个结论在连续分布的群体遗传结构模型却难以获得.
推荐文章
三种举升方式应用对比
举升方式
适应性
试验区
三种不同浓度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
溶液
浓度
细胞壁
质壁分离
复原
加工方式对三种植物油中蜡含量的影响研究
植物油
加工方式
蜡含量
冷榨
热榨
提取溶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植物三种不同遗传方式基因的地理家系谱理论与应用初探
来源期刊 遗传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基因家系谱 植物地理 双亲遗传 父本遗传 母本遗传
年,卷(期) 200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0-448
页数 9页 分类号 Q943
字数 224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新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 8 454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
194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基因家系谱
植物地理
双亲遗传
父本遗传
母本遗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遗传学报
月刊
1673-8527
11-5450/R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2号,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eng
出版文献量(篇)
2447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