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鸭跖草花梗顶部的维管束分布在中央的基本组织内。自花梗顶部至子房室基部,维管束系统发生复杂的变化。6枚向外偏斜的维管束发生内外或左右分支,其中3枚维管束发生内外分支,其外侧的3个分支进入萼片成为萼片维管束系统,内侧3个分支进入3枚外轮雄蕊而成为外轮雄蕊维管束;另3枚维管束先发生内外分支,接着外侧3分支发生进一步的左右分支,各形成3~5个小分支,最后进入花瓣成为花瓣维管束系统,而内侧的分支则不再细分,最后伸入3枚内轮雄蕊,成为内轮雄蕊维管束。另6枚近圆束形的维管束一直在中央向上延伸,进入子房室区后,其中3枚进入子房壁,成为3束心皮背束,最后3束心皮背束进入花柱成为花柱维管束,另3枚聚向中央,成为胎座维管束,胎座维管束至子房室顶部时消失。文中对鸭跖草及其有关类群的花部维管束系统的来源及演变进行了比较、讨论。
推荐文章
扇形蝎尾蕉花部维管束系统解剖学研究
扇形蝎尾蕉
花部维管束
解剖学
红蕉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红蕉
维管束系统
解剖学
粉美人蕉花部维管束的解剖学研究
粉美人蕉
美人蕉科
维管束系统
唇瓣
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花部维管束系统解剖学研究
姜花
维管束系统
退化雄蕊
唇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鸭跖草花部维管束系统解剖学研究
来源期刊 武汉植物学研究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鸭跖草 维管束系统 解剖学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100
页数 5页 分类号 Q944
字数 31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0837.2001.0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景平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19 152 8.0 11.0
2 唐源江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15 159 7.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鸭跖草
维管束系统
解剖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科学学报
双月刊
2095-0837
42-1817/Q
大16开
武汉市74006信箱
38-103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44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