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85年7月,李小山在《中国画之我见》一文中提出中国画已走到穷途末路,只能作为保留画种存夜,引起美术界关于中国画传统与创新问题的广泛论战。时至今日,关于水墨问题的争论仍在继续,其关注的焦点在于水墨性绘画对当代观念问题的发言权问题。中国水墨艺术是否已经山穷水尽?它在当下环境中是否还能体现本士文化的价值,如果能,怎样体现?它能否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赢得与西方当代文化对等的民族文化身份?如果能,怎样赢得?也许,在2001年9月广东美术馆举办的名为《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的展览仍然无法明确地回答以上问题,但无疑,就这些问题而言,此次展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对话空间和理论的平台。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以水墨的名义
来源期刊 现代艺术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中国 观念问题 展览 价值 全球化 争论 理论 水墨 墨性 焦点
年,卷(期) 2001,(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5
页数 3页 分类号 U46-2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
观念问题
展览
价值
全球化
争论
理论
水墨
墨性
焦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艺术
月刊
1009-5233
51-1582/J
16开
四川省文联第二办公区(成都市红星路二段燕
62-603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3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