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左旋多巴作为多巴胺的直接前体在逆转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运动症状中的成功应用,彻底改变了帕金森病的治疗1。但是对大多数PD患者而言,左旋多巴治疗的效果却因不自主运动或幻觉等不良反应而大打折扣。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长期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患者高达90%,尽管这些不良反应是否为左旋多巴所致或者仅仅为疾病进展的反映还不得而知2。 一些证据表明,左旋多巴可能会损害黑质神经元3,4。因而,PD患者被置于一种几乎难以维持的双重困境——短期症状的有效缓解是否导致永久性的神经细胞丢失并最终使疾病进程更加恶化?因此,对于PD患者,在运动障碍显著影响自主功能前,一般不予左旋多巴治疗。而且,这种治疗措施还可能使患者付出情感和经济上的代价,包括提前退休,不能从事娱乐活动,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变。 采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进行初始治疗可能为这种两难处境提供了解决办法。采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作为PD的初始治疗在理论上优于左旋多巴,因为后者要在脑内分解代谢为多巴胺。激动剂绕过了这一步,作用于未受损伤的突触后受体。但是,采用第一种受体激动剂溴隐停进行初始治疗,其结果却令人失望5。Pramipexole或ropinirole治疗PD的安慰剂对照试验的完成,重新激起了人们对采用激动剂进行初始治疗的兴趣。在这些研究中,运动障碍的改善能够维持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并且很少出现运动方面的不良反应6-8。受体激动剂初始治疗是否优于左旋多巴尚待药物对照试验证实。 本期杂志,帕金森研究组报告了他们的试验结果9。这项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pramipexole或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简称左旋多巴)初始治疗进行了比较,其主要目的是确定两组早期PD患者发生多巴胺能运动不良反应的危险性。这3种不良反应是异动症、运动症状疗效的剂末效应和表现为开关现象的运动波动。必要时可以额外添加左旋多巴,3种药物的剂量与临床应用相似。2年后,pramipexole治疗组运动不良反应,尤其是异动症的发生率(降低67%)较低。但是另一方面,尽管两组患者(与基线比较)运动症状均有改善,但是改善的幅度左旋多巴组更大。左旋多巴的疗效分别由医生和患者从各自的角度进行观察。Pramipexole治疗组有更多的患者出现幻觉、嗜睡和水肿(全身性或肢端水肿),但仅有4%的患者停药。服用左旋多巴的患者有4%因为恶心停药,而pramipexole组没有因恶心而停药的患者。 今年初,一个由欧洲和加拿大研究者组成的研究小组报告了另一项历时5年的试验结果。该试验对ropinirole与左旋多巴进行了比较,其结果与上述研究相似10。采用ropinirole初始治疗的患者异动症的发生率降低,包括引起功能障碍的异动症,而且与左旋多巴组相比发生异动症的时间延迟。与pramipexole不同,ropinirole不降低剂末效应的发生率。如同pramipexole一样,ropinirole治疗组运动症状的改善较左旋多巴治疗组为差,但幻觉的发生率高于左旋多巴(ropinirole组17%,左旋多巴组6%),即便是在额外加用左旋多巴后也是这样。还有一项研究对受体激动剂cabergoline(没有在美国上市)初始治疗和左旋多巴初始治疗进行了比较,结果同样发现单用cabergoline治疗时异动症发生率降低11。第4个研究分别以培高利特和左旋多巴作为初始治疗,试验仍在进行中12。
推荐文章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与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治疗策略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多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转换为普拉克索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多巴胺激动剂
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运动并发症
美多芭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帕金森病
美多芭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帕金森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问题与展望
来源期刊 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述评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7-14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96,R7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
双月刊
1000-842X
11-2153/R
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5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