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端侧吻合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实验模型.方法选用体重为180g~200g的Wister大白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只,每只右侧神经外膜开窗(0.2cm×0.2cm),左侧外膜未开窗.将臂丛后束损伤后的桡神经远断端端侧吻合于外膜开窗的内侧束远端0.5cm部位,分别于术后1月、2月、3月在麻醉下行电生理、肌纤维截面积、肌肉湿重的检测.术后3月同时行内侧束吻合口远、近端神经纤维数目及神经束截面积测定.结果桡神经端侧吻合后,随时间的延长,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传导速度加快,肱三头肌肌湿重及肌纤维截面积值逐渐加大,但开窗组优于未开窗组(P<0.05).端侧吻合对主干神经无影响.结论后束损伤的桡神经端侧吻合于外膜开窗的内侧束的模型简便易行、可靠,有较好的实用价值.该模型的建立为研究端侧吻合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运用提供了一条直接途径.
推荐文章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实验研究
大鼠
周围神经
再生
侧枝发芽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配合
臂丛神经损伤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
手术配合
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状况的实验研究
端侧神经吻合术
背根神经节
神经纤维
神经再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端侧吻合修复臂丛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
来源期刊 实用手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端侧吻合 臂丛神经 动物模型,鼠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9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8
字数 31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722.2001.02.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炳生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骨科 119 543 11.0 15.0
2 李文军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骨科 10 23 3.0 4.0
3 裴连魁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骨科 3 16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4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端侧吻合
臂丛神经
动物模型,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手外科杂志
季刊
1671-2722
10-1336/R
大16开
沈阳市铁西区南七西路5号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内
8-132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4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07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