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常用美白化学物对皮肤黑素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利用B-16黑素瘤细胞株,染毒5 d后,采用苔盼蓝排斥试验测定细胞生长情况,采用丙酮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的上清液胞浆酶(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对熊果苷、曲酸、甘草、Vit C衍生物和氢醌等5种美白化学物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结果]加入不同剂量(10 μg/ml,30 μg/ml,50 μg/ml,70 μg/ml,100 μg/ml)美白化学物后,可使LDH明显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增强。[结论] 5种美白化学物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抑制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细胞膜而发挥作用。
推荐文章
不同代次羊驼皮肤黑素细胞TYR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羊驼皮肤黑素细胞
TYR基因
QRT-PCR TaqMan探针法
基因表达水平
表皮黑素细胞的纯化
黑素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纯化
包被材料
毛囊内黑素细胞研究进展
黑素干细胞
毛发周期
黑素细胞
内皮素-1和干细胞因子对黑素细胞黏附和迁移影响的对照研究
黑素细胞
内皮素-1
干细胞因子
黏附
迁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几种美白化学物对皮肤黑素细胞的毒性研究
来源期刊 劳动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黑色素细胞 美白化学物 毒性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0-16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114
字数 28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3617.2001.03.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琦如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皮肤生理毒理研究室 4 56 4.0 4.0
2 沈光祖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皮肤生理毒理研究室 15 176 8.0 13.0
3 金锡鹏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皮肤生理毒理研究室 70 665 16.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92)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7(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黑色素细胞
美白化学物
毒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与职业医学
月刊
1006-3617
31-1879/R
大16开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
4-568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82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264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