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抗独特型抗体(anti-id)作为抗原内影像分子,可模拟蛋白质及多糖、糖蛋白性质的抗原表位,因此可将anti-id作为保护性抗原加以利用.作者建立了一株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证实为肠相关抗原(GAA)的内影像分子.NP30主动免疫小鼠可诱导50.46%的保护率,并具有抗雌虫产卵和抗卵胚发育多重功效[1].但NP30为鼠源性抗体,应用于人体可产生人抗鼠抗体(human anti-mouse antibody, HAMA),甚至引起变态反应;而人源单抗还存在制备困难、产量低、杂交瘤不稳定等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极大限制了它在治疗上的应用.近年兴起的基因工程抗体技术为克服上述弊端带来了希望.本研究拟分离NP30重链、轻链可变区基因并测定其序列,为进一步制备单链抗体奠定基础.
推荐文章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诱导抗卵免疫的研究
日本血吸虫
抗独特型抗体
抗卵免疫
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抗体NP30重链6×CDR3/IL-2融合基因构建及表达
日本血吸虫
融合基因
抗体
抗独特型
白细胞介素-2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诱导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日本血吸虫
抗独特型抗体
保护性免疫
正交设计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引起小鼠足垫反应的实验研究
日本血吸虫
抗独特型抗体
足垫反应
小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重链、轻链可变区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1,(6) 所属期刊栏目 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7-79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383.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振卿 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140 833 14.0 21.0
2 管晓虹 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58 333 10.0 15.0
3 李玉华 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33 205 9.0 13.0
4 仇镇宁 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46 230 9.0 13.0
5 王祝鸣 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26 242 9.0 15.0
6 宋晓彤 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5 13 2.0 3.0
7 李芸茜 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30 216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半月刊
1005-8923
11-3501/N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56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