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MgSO4:Dy中掺入适量的P,热释光发光曲线中两个高温峰显著增强,主剂量峰的峰温接近283.6℃,另一个发光峰的峰温在352.7℃,其热释光效率超过LiF:Mg,Ti的两倍.MgSO4:Dy,P的单个发光峰峰面积对60Co γ辐射剂量(0.1Gy-20kGy)的实验响应曲线用复合作用响应函数拟合,得到的非线性特征参数表明,两个发光峰的γ辐射剂量响应均为超线性.在MgSO4:Dy,P中再掺入微量Cu, 首先抑制峰温在352.7℃的发光峰, 随着Cu浓度的增加, 283.6℃的主剂量峰会随之降低, 此峰的γ辐射剂量响应的超线性随之减小.MgSO4:Dy,P,Cu (0.1mol%, 0.5mol%, 0.01mol%)磷光体对γ辐射的剂量响应(0.1Gy-20kGy)为亚线性.最引人注目的是MgSO4:Dy,P,Cu (0.1mol%, 0.5mol%, 0.004mol%) 磷光体,它具有与MgSO4:Dy,P(0.1mol%, 0.5 mol%)相近的热释光灵敏度,并具有最宽的剂量响应线性范围.这种新热释光材料可用于高剂量辐射测量.本文进一步阐明和验证了<复合作用模型>,并揭示了热释光材料中杂质和缺陷结构与剂量学特性的相关性.结合热释光三维发光光谱的分析对热释光机制提出一些见解.
推荐文章
掺稀土元素Dy和Mn,P,Cu的MgSO4的热释发光光谱
热释发光光谱
稀土元素镝
硫酸镁
电场作用下水泥基材料的MgSO4侵蚀
电场影响
水泥基材料
加速
MgSO4侵蚀
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临床剂量学特性的研究
热释光剂量计
发光曲线
剂量响应
能量响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MgSO4:Dy,P和MgSO4:Dy,P,Cu 的热释光剂量学特性
来源期刊 核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热释光 剂量学特性 MgSO4:Dy P和MgSO4:Dy P Cu
年,卷(期) 2001,(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09-1019
页数 11页 分类号 O483|TL818.4
字数 64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3219.2001.12.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强 中山大学物理系 71 319 9.0 13.0
2 张纯祥 中山大学物理系 44 227 8.0 12.0
3 罗达玲 中山大学物理系 21 117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释光
剂量学特性
MgSO4:Dy
P和MgSO4:Dy
P
Cu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核技术
月刊
0253-3219
31-1342/TL
大16开
上海市800-204信箱
4-243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60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8959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Guangdo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官方网址:http://gdsf.gdstc.gov.cn/
项目类型:研究团队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