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确定一个有反复流产史且常规G显带发现有7q末端缺失病例的核型,探讨染色体末端区域插入易位的形成机理。方法应用显微切割制备的7号特异性全染色体探针和7q亚端粒(7q36→qter)探针,与病例的中期分裂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结果发现了该病例为常规G显带难以发现的1号和7号染色体之间的插入易位,7q36→qter区域没有插入到1号染色体中,其异常核型来源于其母亲。结论为染色体末端区域的插入易位仍然为一个三断裂重排,细胞遗传学上见到的末端缺失为中间缺失提供了实验证据,FISH与显微切割技术相结合,是检出染色体微小结构异常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推荐文章
7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一家系遗传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7号染色体臂间倒位
7p21.3重复
7q35缺失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22号染色体与疾病
染色体,人,22对
染色体异常
一个花粉辐射诱导的小麦—簇毛麦相互易位染色体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普通小麦
簇毛麦
6V
相互易位
外源大片段易位
外源小片段易位
小片段插入易位
白粉病抗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个涉及1号和7号染色体插入易位家系的鉴定
来源期刊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插入易位 末端缺失 中间缺失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3-18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96
字数 24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1003-9406.2001.03.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麓芸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室 44 283 8.0 15.0
2 谭跃球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室 25 119 6.0 9.0
3 李秀蓉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室 3 9 2.0 3.0
4 卢光璓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室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荧光原位杂交
插入易位
末端缺失
中间缺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月刊
1003-9406
51-1374/R
大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3段17号
62-16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32
总下载数(次)
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