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制成功了一台新的ECR(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离子源LECR3(Lanzhou ECR No.3).该离子源能为原子核物理与表面物理研究提供高电荷态离子束流,LECR3的设计主要基于IMP(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的14.5GHz ECR离子源(Lanzhou ECR No.2),但采用了双频加热、波导直接馈入微波功率及铝制等离子体弧腔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另外,LECR3的弧腔容积比LECR2的大,增加可注入的微波功率,可有效地增加引出的高电荷态离子束流的强度.虽然增大了弧腔的内径,但仍然保持径向六极磁铁在弧腔内壁上产生最大磁场强度与LECR2的同样大小.
推荐文章
内离子源小型回旋加速器的调试
回旋加速器
离子源
磁铁
中心区
高频腔
调试
注入器Ⅱ离子源控制系统设计
EPICS
离子源
PLC
运动控制
SSC-LINAC离子源气阀控制系统设计
气阀
精准位置
伺服控制
电机
EPICS
离子吸附质谱中锂离子源的研制
锂离子
离子源
质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频加热的LECR3离子源设计及初步的调试
来源期刊 核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ECR离子源 双频加热 高电荷态
年,卷(期) 2002,(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4-67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L503.3
字数 15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3219.2002.09.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云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1 518 11.0 21.0
2 赵红卫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77 580 14.0 20.0
3 孙良亭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4 43 5.0 6.0
4 张子民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 73 5.0 7.0
5 郭晓虹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2 42 5.0 6.0
6 张雪珍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8 48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9)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ECR离子源
双频加热
高电荷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核技术
月刊
0253-3219
31-1342/TL
大16开
上海市800-204信箱
4-243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60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89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