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形象学理论视角看,唐诗中胡人形象往往沿两条路径塑造。一是尽可能地被描绘得具有华夏中土人的情感指向和日常习见习感的伦理关怀:二是极力地强调胡人与中原人的不同之点,并不以这些不同存在就产生歧视(个别的除外)心理,往往还是觉得新奇有趣,甚至倾心企幕。这是对华夏固有的“夷夏之辨”的一种挑战,表明了中国文学中对于非汉族的空前宽容,这是一种迹近正常的对外心态,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推荐文章
论中国文学中竹意象的演变
意象
演变
成熟
唐诗中的乡村形象描写
唐代诗歌
乡村诗歌
乡村形象
经典与时代的契合——浅谈中国文学史融入式教学
融入式
中国文学史
文学经典
时代性
中国文学史杨慎书写评议
杨慎
文学史
书写
地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唐诗中的胡人形象——兼谈中国文学中的胡人描写
来源期刊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唐诗 胡人形象 形象学 民族融合 主题学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3
页数 6页 分类号 I206.3
字数 81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5218.2002.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立 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 127 436 10.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9)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唐诗
胡人形象
形象学
民族融合
主题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000-5218
15-1051/C
大16开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16-66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3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269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