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超临界CO2流体及共溶剂乙醇萃取丹参中的3种丹参酮,分别采用正交设计法和系统法考察了萃取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甲醇-水(体积比为80∶20)溶液为流动相和检测波长为280 nm的条件下,以外标法检测了萃取产物中3种丹参酮的含量。实验得到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45 ℃;分离温度35 ℃;共溶剂95%(体积分数)乙醇;流量1.0 mL/min。建立的HPLC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重现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4~0.99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7%~3.47%。
推荐文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丹参中的丹参酮
超临界二氧化碳
丹参
丹参酮
萃取
氧、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色谱分析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单柱
复合柱
色谱分析
超临界二氧化碳用于稠油管道输送
超临界
临界点
二氧化碳
稠油
输送
降黏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TBP络合萃取硝酸钕
超临界流体萃取
硝酸钕
动力学
乏燃料
磷酸三丁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丹参中3种丹参酮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及液相色谱分析
来源期刊 色谱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丹参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 隐丹参酮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2
页数 3页 分类号 O658
字数 19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8713.2002.01.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迎春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12 201 8.0 12.0
2 曾健青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23 374 11.0 19.0
3 刘莉玫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15 214 10.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76)
二级引证文献  (57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06(3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07(7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7)
2008(6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9)
2009(7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0)
201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0)
201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1)
2012(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2)
2013(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4(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5(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6(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8(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临界二氧化碳
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丹参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
隐丹参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色谱
月刊
1000-8713
21-1185/O6
大16开
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8-4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8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679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