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提出以2-磷酸抗坏血酸酯为碱性磷酸酯酶(ALP)底物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ALP的方法;2-磷酸抗坏血酸酯在ALP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抗坏血酸,抗坏血酸在玻碳电极上+0.40V(vsAg/AgCl)被氧化而产生一个灵敏的氧化峰,氧化峰电流随着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借助此氧化峰电流可以测定ALP,进而可用于以ALP为标记酶的酶免疫分析;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对酶催化反应条件和酶催化反应产物的测定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建立了以2-磷酸抗坏血酸酯为底物的伏安酶联免疫分析新体系,测定游离ALP的线性范围是0.4~2.0×103U/L,检测限为0.3U/L,对游离的IgG-ALP的测定最大稀释比为1∶200000.
推荐文章
以对硝基磷酸苯酯为底物电化学分析法检测碱性磷酸酯酶
碱性磷酸酯酶
对硝基磷酸苯酯
对硝基苯酚
微分脉冲伏安法,伏安酶联免疫分析法
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
棕榈酰氯
L-抗坏血酸-2-磷酸酯
合成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的合成和应用
维生素C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
生物合成技术
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L-抗坏血酸-2-磷酸-6-棕榈酸酯
棕榈酰氯
L-抗坏血酸-2-磷酸酯
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以2-磷酸抗坏血酸酯为底物检测碱性磷酸酯酶的微分脉冲伏安法
来源期刊 分析测试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酯酶 2-磷酸抗坏血酸酯 抗坏血酸 微分脉冲伏安法 酶联免疫分析法
年,卷(期) 2002,(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6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29.8
字数 23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957.2002.05.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伟 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 109 917 15.0 23.0
2 焦奎 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 122 1121 17.0 24.0
3 王海玉 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 6 63 3.0 6.0
4 刘光源 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碱性磷酸酯酶
2-磷酸抗坏血酸酯
抗坏血酸
微分脉冲伏安法
酶联免疫分析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析测试学报
月刊
1004-4957
44-1318/TH
大16开
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
46-10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0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258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kyc.wfu.edu.cn/second/wnfw/shandongshengzirankexuejijin.htm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