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从实证出发,追踪朦胧诗先驱们在"文革"时期的阅读经历,发现他们从解放前的旧版图书、尤其是当时出版的"内部读物",同时通过地下沙龙、文学聚会等活动,多渠道、多方式地接触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朦胧诗先驱们这种在非常时期的阅读经历,构成一种新的文学背景,影响到他们的创作中.
推荐文章
论朦胧诗的“朦胧性”及其语言策略
朦胧诗
朦胧性
语言
语象
从"黑夜"中觉醒——试析"朦胧诗派"的"个体意识"
黑眼睛
朦胧诗
个体意识
孤独感
基于朦胧诗论争的分析与反思
朦胧诗
诗歌作品
学术论争
"编者按"的姿态与朦胧诗论争
编者按
朦胧诗
论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朦胧诗产生的现代主义文学背景
来源期刊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朦胧诗 "内部读物"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地下诗歌写作
年,卷(期) 2002,(5)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8-124
页数 7页 分类号 I207.22
字数 87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3060.2002.05.02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朦胧诗
"内部读物"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地下诗歌写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009-3060
31-1777/C
大16开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4-637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09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94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