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三元复合驱的矿场试验也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进一步推动两种技术的应用和完善,充分认识其驱油机理,利用微观仿真模型,对比研究了不同粘弹性体系驱扫盲端残余油的过程,并利用界面化学理论,解释了驱油过程中产生的界面现象,揭示了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粘弹性效应作用的差异、界限,以及粘弹性效应对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聚合物溶液可以很好地驱替盲端油,但因刚性水膜的存在而不适于水驱后亲油或中性盲端残余油。三元复合体系具有较强的驱替盲端残余油能力,一方面低界面张力可破坏水膜,三元复合驱替液深入盲端;另一方面,体系的粘弹性则使三元复合驱替液接触到更多的残余油。
推荐文章
ASP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微观机理研究
ASP三元复合驱
原油乳状液
渗流
微观模型
三元复合体系启动水驱后剩余油微观机理
微观模型
二类油层
三元复合驱
剩余油形态
启动机理
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驱油体系流变性研究
三类油层
三元复合驱
流变性
剪切稀释性
黏弹性
疏水缔合聚合物三元体系的性能
聚驱后
缔合聚合物三元体系
配伍性
抗剪切性
采收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合物溶液及三元复合体系驱替盲端油的微观机理
来源期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粘弹性流体 盲端孔隙 微观机理 界面张力 聚合物 三元复合体系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三次采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57.46
字数 33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9603.2002.06.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岳湘安 21 552 13.0 21.0
2 侯吉瑞 12 358 9.0 12.0
3 张立娟 7 126 6.0 7.0
4 刘中春 9 294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47)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粘弹性流体
盲端孔隙
微观机理
界面张力
聚合物
三元复合体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双月刊
1009-9603
37-1359/TE
大16开
山东省东营市聊城路3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8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22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