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提高水驱后原油采收率,三元复合驱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大庆油区萨尔图油田二类油层中.为明确三元复合体系启动水驱后剩余油机理,根据研究区二类油层天然岩心铸体薄片的真实孔喉制作微观仿真模型,并进行微观模型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剩余油主要以簇团状、膜状和孤岛状分布为主,少部分以喉道状和盲端/角隅状分布;三元复合体系的超低界面张力和高粘弹特性,能够乳化油滴,将油珠拉成油丝,并能剥离油膜,驱替出盲端油,进而大幅度降低水驱后簇团状、膜状剩余油,增加孤岛状油滴的数量,从而提高驱油效率.驱油效果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驱驱油效率为50%,复合驱驱油效率最高可达38.68%;2种微观模型的最终驱油效率最高可达88.68%,4种三元复合体系的最终驱油效率均在77%以上.
推荐文章
ASP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微观机理研究
ASP三元复合驱
原油乳状液
渗流
微观模型
三元复合驱微观剩余油驱替机理及动用比例研究
三元复合驱
界面张力
驱油效果
微观剩余油
驱替机理
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驱油体系流变性研究
三类油层
三元复合驱
流变性
剪切稀释性
黏弹性
复合体系启动水驱残余油微观实验研究
复合驱
微观模型
盲端残余油
乳化油滴
三元/无碱复合体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元复合体系启动水驱后剩余油微观机理
来源期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观模型 二类油层 三元复合驱 剩余油形态 启动机理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采收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8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357.43
字数 357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0)
共引文献  (312)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57)
二级引证文献  (4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2(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观模型
二类油层
三元复合驱
剩余油形态
启动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双月刊
1009-9603
37-1359/TE
大16开
山东省东营市聊城路3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8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22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