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系统总结了苏鲁造山带南缘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将东海杂岩分解为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东海岩群和变质侵入岩.东海岩群由毛北岩组、演马场岩组、武强山岩组、虎山岩组和摩天岭岩组构成;变质花岗质侵入岩分为早期面状侵入体和晚期点状侵入体,超基性岩包体分为北西许沟岩带和南东蒋庄-岗尚岩带,变质杂岩呈一系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构造岩块分布,超高压变质岩块划分为4个岩片,密集发育晋宁期韧性推覆剪切带,后期普遍为印支期滑脱韧性剪切带叠加,形成复杂的韧性剪切系统.
推荐文章
大别-郯庐-苏鲁造山带复合旋转拼贴作用
大别-郯庐-苏鲁复合造山带
旋转拼合
郯庐断裂带
碰撞造山作用
苏鲁造山带A型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A型花岗岩
元素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岩石圈地幔
苏鲁造山带
浅变质岩在示踪大别-苏鲁造山带大陆板块俯冲与折返过程中的意义
加积楔
大陆板块
浅变质岩
高压变质岩
大别-苏鲁造山带
中央造山带东段岩石圈的构造格架
岩石圈结构
超高压变质带
大别-苏鲁
东秦岭
地球物理调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苏鲁造山带南缘岩石-地层格架
来源期刊 地质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东海岩群 构造岩块 超高压变质作用 苏鲁造山带
年,卷(期) 2002,(1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8-854
页数 7页 分类号 P58|P54
字数 91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552.2002.12.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庆龙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58 1219 20.0 33.0
2 郭令智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2 699 15.0 22.0
3 陈火根 16 81 6.0 8.0
4 潘明宝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6 58 3.0 6.0
8 王浩 5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6)
二级引证文献  (54)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东海岩群
构造岩块
超高压变质作用
苏鲁造山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