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南苏鲁造山带核部,古老的表壳岩和花岗质侵入岩经历了三叠纪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在超高压变质岩石抬升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改造.据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可以区分出六大类典型超高压变质岩:榴辉岩、石榴石橄榄岩、石英硬玉岩、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硬玉石英岩和石榴石绿辉石文石岩.这些岩石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产物分别是斜长角闪岩、蛇纹岩、长英质片麻岩、长石石英云母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地球化学研究揭示,榴辉岩的原岩很可能是形成在大陆内部构造环境的拉斑玄武岩,而石榴石橄榄岩可能是起源于亏损的残余地幔.石英硬玉岩原岩包括正变质的花岗岩和奥长花岗岩、副变质的酸性火山碎屑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大面积分布的古老花岗岩很可能是形成在大陆或大陆边缘环境.长石石英云母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的原岩为沉积岩,与副变质的长英质片麻岩和基性火山岩一起构成了古老的表壳岩组合.双峰式的酸性和基性火山岩组合的存在也证明部分表壳岩是形成在大陆环境.因此,可以推测南苏鲁造山带核部的超高压变质岩原岩为形成在大陆板内环境的沉积岩-酸性和基性火山岩-花岗岩和奥长花岗岩建造.
推荐文章
中国中央造山带内两个超高压变质带关系
看丰沟
香坊沟
中国中央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作用
深俯冲
榴辉岩
苏鲁造山带浅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苏鲁造山带
浅变质岩
板块俯冲
超高压变质岩
加积杂岩
超高压变质岩的塑性流变学
超高压变质岩
塑性流变学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的同位素限制
同位素
大别山
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苏鲁造山带的超高压变质岩及岩石化学研究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南苏鲁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岩 岩石化学 形成环境 变质演化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综合研究成果论文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8-491
页数 14页 分类号
字数 103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001-5717.2003.04.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游振东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9 772 18.0 27.0
2 孟繁聪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 62 1597 25.0 38.0
3 李天福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 26 609 15.0 24.0
4 刘福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 110 2144 27.0 41.0
5 许志琴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 125 3999 37.0 60.0
6 张泽明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 97 2305 27.0 4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8)
共引文献  (92)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129)
二级引证文献  (300)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5(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06(51)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07(5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0)
2008(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09(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0(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4(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5(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南苏鲁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岩
岩石化学
形成环境
变质演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