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AIF)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上,其编码产物是一种可直接介导细胞核凋亡的效应分子. 鼠AIF前体蛋白在胞浆中合成后,通过其N端的线粒体定位信号(MLS)有效地穿入线粒体膜间隙,然后在102位甘氨酸处水解掉MLS,其余部分再与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结合,并重新折叠成为具有促凋亡潜能的成熟AIF分子,分子质量为57 ku.当凋亡信号刺激时,AIF分子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然后转位到细胞核内,引起染色体核周边凝集和DNA呈大片段断裂(~50 kb). 该作用不受广谱caspases抑制剂z-VAD.fmk的抑制,也不受Bcl-2过量表达的影响.基因剔除实验表明,AIF蛋白的促凋亡活性是胚胎小鼠形态发生过程中类胚体成腔所必需的,而且是AIF独立作用的结果,可以不依赖caspase-3的活性.因此AIF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代表了独立于caspase通路之外的另一条更原始、更保守的凋亡途径.
推荐文章
近3年线粒体介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
线粒体
跨膜电位
膜通透性转变孔
线粒体蛋白
内含肽介导的蛋白质亲和纯化
内含肽
剪切
蛋白纯化
亲和层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凋亡诱导因子是线粒体内介导核凋亡的最主要蛋白质之一
来源期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凋亡诱导因子 细胞凋亡 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 线粒体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微型述评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7-179
页数 3页 分类号 Q244
字数 268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成济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56 326 8.0 15.0
2 杨安钢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147 801 14.0 21.0
3 孟艳玲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18 109 6.0 10.0
4 于翠娟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17 132 5.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75)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0(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凋亡诱导因子
细胞凋亡
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
线粒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月刊
1000-3282
11-2161/Q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大屯路15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内
2-816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26
总下载数(次)
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