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6种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用50%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中药白芷、白附子、当归、云苓、蒺藜、银杏叶,然后浓缩提取液至膏状.用水将10 mg膏状稀释为1 mg/ml,测定各自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结果:6种中药白芷、白附子、当归、云苓、蒺藜、银杏叶都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35.14%,55.86%,60.63%,21.62%,54.46%,39.29%.结论:白附子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强.
推荐文章
地榆多酚的分离纯化及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
地榆
多酚
纯化工艺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甘草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酪氨酸酶
甘草
VitC
黑色素
小米谷糠油活性成分及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小米谷糠油
酪氨酸酶
抑制率
抗氧化稳定性
酪氨酸硫化修饰对酪氨酸硫化转移酶活性的调节
硫化
酪氨酸
酪氨酸硫化转移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6种中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时珍国医国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黄褐斑 中药 祛斑 美白 酪氨酸酶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药理药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9-13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85.5
字数 24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0805.2002.03.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钟理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159 2413 24.0 45.0
2 李艳莉 11 251 6.0 11.0
3 梁丽红 2 9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6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9)
同被引文献  (154)
二级引证文献  (405)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29)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07(29)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08(4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09(3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0(4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2(3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3(3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4(2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5(4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6(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7(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2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褐斑
中药
祛斑
美白
酪氨酸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时珍国医国药
月刊
1008-0805
42-1436/R
大16开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大道874号
38-16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395
总下载数(次)
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