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危险犯的定罪关键在于对其危险性的理解。在这一问题上,刑法理论上主要有行为人危险说、行为危险说及结果危险说三种观点。我们认为,从对危险犯的立法理由上看,刑法之所以对一些危害行为设立独立的“截堵构成要件”,是基于这些行为本身潜在的危险性。因此,危险犯的危险性应指“对刑法所保护的客体足以造成实际损害的现实可能性”。本文结合被告人肖永灵投寄炭疽恐吓邮件案的行为是否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一案例,对危险犯的危险性在具体司法实务中的运用作了深入的阐释。
推荐文章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可靠性研究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
自然灾害
安全监控
灾害预警
完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对策建议*
公共安全
管理体制
预警机制
应急管理
国际公共安全形势与科技发展需求分析
公共安全
安全形势
科技发展
科技需求
加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实施途径
公共安全
教育体系
高校教育
教育管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肖永灵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
来源期刊 判例与研究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肖永灵 案例 危险犯 危害公共安全罪 犯罪认定 犯罪构成
年,卷(期) 200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2
页数 7页 分类号 D924.3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锡美 13 104 5.0 10.0
2 傅建平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肖永灵
案例
危险犯
危害公共安全罪
犯罪认定
犯罪构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判例与研究
季刊
珠海市吉大九洲大道2005号联通新时空大
出版文献量(篇)
57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