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现今所见的大别-张八岭造山带是自印支期以来才形成的,其形成与演化对中、新生代合肥盆地的性质与演化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合肥盆地中、新生代不同时期的盆地类型及其改造形式与大别-张八岭造山带的活动形式存在密切的耦合关系:a)印支期(中晚三叠世)合肥盆地处表现的冲断改造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最终碰撞拼合并形成大别-张八岭造山带的同碰撞挤压逆冲造山相耦合;b)侏罗纪合肥类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扬子俯冲板块的折沉所引发的大别-张八岭造山带的强烈浮力底辟造山隆升及扬子-华北陆块的进一步拼合挤压造山作用相耦合;c)早白垩世合肥滑覆-走滑复合盆地的形成与大别造山带的热隆伸展及张八岭造山带的走滑活动相耦合;d)晚白垩世早期合肥盆地大部表现为冲断改造及北东部形成坳陷盆地与大别造山带热隆伸展及张八岭造山带弱挤压作用相耦合;e)晚白垩世晚期-早第三纪张扭性裂陷盆地的形成与大别-张八岭造山带的造山后塌陷及断块差异升降运动相耦合;f)渐新世喜马拉雅运动主幕以来的大别-张八岭造山带总体表现为弱挤压-压扭造山隆升及逐渐被剥蚀夷平并为合肥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坳陷型沉积提供物源.
推荐文章
合肥侏罗纪盆地性质及其与大别造山带沉积响应
沉积响应
结构响应
盆地格架
层序格架
侏罗纪盆地性质
合肥盆地
大别山造山带对合肥盆地的构造控制
构造控制
大别山构造带
合肥盆地
大别山造山带与安徽沿江中新生代盆地的盆山耦合关系
沿江中新生代盆地
大别山造山带
充填序列
耦合关系
大别造山带与沿江中新生代盆地的耦合过程
中新生代
盆地耦合过程
大别造山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合肥盆地与大别-张八岭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来源期刊 石油实验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类前陆盆地 拉分盆地 裂陷盆地 复合盆地 盆山耦合 大别--张八岭造山带 合肥盆地
年,卷(期) 2003,(6) 所属期刊栏目 盆地·油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0-678
页数 9页 分类号 TE121.1
字数 76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112.2003.06.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琰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12 476 10.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6)
共引文献  (664)
参考文献  (4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144)
二级引证文献  (273)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2(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3(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4(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5(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6(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7(3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8(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1)
1999(53)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0(4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1(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24)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07(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08(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09(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0(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1(2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2(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3(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4(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5(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8(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类前陆盆地
拉分盆地
裂陷盆地
复合盆地
盆山耦合
大别--张八岭造山带
合肥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实验地质
双月刊
1001-6112
32-1151/TE
大16开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2060号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0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