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摘要: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的河道在科氏力、掀斜构造活动的影响下,长期南移.在主泓南移、气候由湿变干、分汊淤浅的背景下,大量人口由北方迁入,促使沿长江主泓的围堤迅速发展.原先多汊分流的河道,演变为被围堤约束的狭窄河道.水沙集中于狭窄的堤围河道,洪峰难以调节,泥沙淤高河床,形成水涨堤高、堤高水涨的恶性循环.宋末至明代,是长江中游围堤基本成型与完善,也是洪水位不断抬升,洪灾不断加剧的时期,说明洪灾加剧与围堤密不可分.现有的防洪方针,延续了历史上"抗拒洪水"的思路,没有体现"与洪水共处"的原则,需要进行反思.建议采取"疏导为本"的防洪方针,恢复与增加长江中游分流汊道,扩大江河行洪能力,分散泥沙淤积,以达到可持续治洪的目的.
推荐文章
浅论长江中游洪灾高危险性
洪灾高危险区
致灾因子
孕灾环境
灾害风险转移
长江中游
长江中游洪灾的历史地理考察
长江流域
洪水灾害
环境管理
综合治理
历史启迪
长江中游近期河道演变分析
河道演变
河段
分析
长江
长江中游武汉-九江河段河道卡口及其阻洪可能效应探讨
长江中游
河道束窄段
阻洪效应
田家镇卡口
防洪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河道演变与洪灾发展的规律
来源期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学科
关键词 长江中游 历史时期 河道演变 围堤 洪灾发展 防洪方针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与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30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41.13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65.2003.0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杏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74 914 15.0 27.0
2 万军伟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48 555 14.0 21.0
3 张人权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16 626 12.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54)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江中游
历史时期
河道演变
围堤
洪灾发展
防洪方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双月刊
1000-3665
11-2202/P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1957-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362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56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