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导致假冒伪劣食品产生的原因,首先是法制不健全,打击力度不够;其次是消费者本身打假意识不强;再有就是行业布局分散,管理失控.对于假冒伪劣食品的治理,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第一,加强政府职能,建立完善的治理机构;第二,科学地确立治理目标;第三,加强对食品生产及销售的法制建设;第四,加强对市场经济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生产、经销假冒伪劣食品的责任,及储藏、运输、包装企业的质量责任.说明了对于那些生产、储运、经销假冒伪劣食品责任者的处罚.
推荐文章
透视假冒伪劣
假冒伪劣商品
现状
危害
原因
对策
假冒伪劣服装案“天价罚金”带来的思考
假冒伪劣
服装产品
罚金
监管部门
隐蔽性
从包装鉴别假冒伪劣食品
假冒伪劣
包装
鉴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假冒伪劣食品的产生与治理
来源期刊 食品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假冒伪劣 食品 产生 治理
年,卷(期) 2003,(8)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9-161
页数 3页 分类号 TS207.7
字数 39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2-6630.2003.08.04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假冒伪劣
食品
产生
治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科学
半月刊
1002-6630
11-2206/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2-43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02
总下载数(次)
47
总被引数(次)
3484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