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介绍了一种用压埋法合成块状MgB2超导体的新方法.采用该方法得到的样品的临界温度可高达38.4 K,与常规方法得到的样品的临界温度相近.对这种方法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探讨,发现烧结温度(Ts)和保温时间(t)对样品的临界温度影响很大.在相同的0.5 h保温时间条件下,烧结温度在1 073~1 123 K温区获得的样品临界温度最高.固定烧结温度(1 123 K),不同保温时间下获得的样品的临界温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进一步对样品的剩余电阻率比(RRR)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RRR数值的增加临界转变温度下降.这可能与样品内过量的杂质有关.
推荐文章
MgB2超导材料的制备
MgB2
块材
带材
薄膜
制备
固相烧结反应法合成MgB2超导材料
固相烧结反应
金属化合物
MgB2
超导材料
MgB2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材料化学
硼化物
MgB2
机械合金化
高能球磨
镁粉
硼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压埋法制备MgB2超导材料的工艺
来源期刊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临界温度 烧结温度 保温时间 剩余电阻率比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5
页数 4页 分类号 TM26+2
字数 32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627.2003.03.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永明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 8 94 5.0 8.0
2 顾大伟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3 34 4.0 4.0
6 沈临江 15 33 4.0 4.0
7 袁丕方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 2 7 1.0 2.0
8 崔运国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0 53 5.0 7.0
12 吴涛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2001(10)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临界温度
烧结温度
保温时间
剩余电阻率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7627
32-1670/N
大16开
南京市浦珠南路30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8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43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