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研究了蝗虫种群的消长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蝗虫每雌可产卵3~10块,每块达55.0粒,孵化率为76.32%,蝗蝻雌雄比为1.5~2∶1.建立了以蝗虫为试虫,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力生物测定模式.选择的最佳生测条件与蝗蝻的最适生长条件一致,温度30±1℃,湿度65%~75%,500~600lx光照14~15h.同时分析了蝗虫的饲料选择及各种环境因子对生测结果的影响.
推荐文章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蛋白基因
苏云金芽孢杆菌
生物活性因子
基因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蛋白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苏云金芽孢杆菌
杀虫晶体蛋白
营养期杀虫蛋白
几丁质酶
基因定位
3种肠毒素基因在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分布
苏云金芽孢杆菌
肠毒素基因
PCR
苏云金芽孢杆菌外孢囊蛋白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
苏云金芽孢杆菌
外孢囊蛋白基因
基因敲除载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苏云金芽孢杆菌抗蝗虫生物测定模式建立
来源期刊 中国生物防治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蝗虫 模式 生物测定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知识与实验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9-192
页数 4页 分类号 S476.11|S433.2
字数 28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5-9261.2003.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亚君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8 43 4.0 6.0
2 安学芳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13 32 3.0 5.0
3 朱幼玲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9 13 2.0 3.0
4 彭可凡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7 57 5.0 7.0
5 高梅影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9 169 5.0 9.0
6 戴顺英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10 192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8)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苏云金芽孢杆菌
蝗虫
模式
生物测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双月刊
2095-039X
11-5973/S
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
2-50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5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831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