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长角血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的免疫形态特征.方法 1996年5月,对北京西山采集的羊体表长角血蜱寄生蜱标本行微波免疫组化SP法检测和伯氏疏螺旋体形态观察.结果光镜下,寄生蜱中肠内显示伯氏疏螺旋体菌体数量多且形态多样.螺旋体螺旋波纹呈不规则锯齿形,或呈纤细疏螺旋形.短形螺旋体有3~10个疏螺旋,而长形螺旋体达30个以上的疏螺旋.结论微波抗原修复免疫组化SP法染色,蜱中肠标本中伯氏疏螺旋体显示强阳性,易于伯氏疏螺旋体的检出和形态观察.
推荐文章
伯氏疏螺旋体的致病性及免疫防治研究进展
伯氏疏螺旋体
致病性
组织嗜性
免疫反应
伯氏疏螺旋体膜蛋白BmpA研究进展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莱姆关节炎
伯氏疏螺旋体膜蛋白
伯氏疏螺旋体与苍白密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的免疫交叉反应抗原研究
莱姆病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蛋白免疫印迹法
交叉反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波免疫组化SP法在长角血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形态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微波 免疫组化SP法 长角血蜱 伯氏疏螺旋体
年,卷(期) 2003,(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2-12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
字数 22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4692.2003.02.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国萍 38 22 3.0 3.0
2 李全民 7 10 2.0 3.0
3 姚桂玲 33 122 4.0 10.0
4 吴霞 19 118 7.0 10.0
5 安京媛 5 10 2.0 3.0
6 林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1 1 1.0 1.0
7 艾承绪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波
免疫组化SP法
长角血蜱
伯氏疏螺旋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双月刊
1003-8280
13-1142/R
大16开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2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416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