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在干性和湿性两种粘接环境中应用自酸蚀粘接技术作一评估.方法本研究分为三组,A组以Unite(3M)化学固化型粘接剂粘接托槽,作为对照组;B组和C组作为实验组,分别在干性和湿性环境下应用Self-etching primer(自酸蚀封闭剂3M)+TransbondXT(光固化粘接剂3M)粘接托槽.粘接半小时后比较三组的剪切强度及ARI评分.结果B组和C组的剪切强度分别为7.79MPa和6.52MPa,与A组(13.7MPa)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之内.三组粘接剂残留指数比较显示应用自酸蚀粘接技术的样本在去托槽后仅有少量粘接剂残留在牙面上.结论自酸蚀粘接技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粘接环境中.
推荐文章
同向施压测定自酸蚀与全酸蚀粘接系统粘接强度
酸蚀,牙
牙科黏固剂
牙釉质
黏着性
组合酸不同酸蚀时间对氟斑牙正畸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
氟中毒
酸蚀
正畸学
牙釉质
抗剪切强度
GC正畸玻璃离子粘接剂不同酸蚀时间对体外氟斑牙面与金属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
氟斑牙
牙酸蚀
GC正畸玻璃离子光敏粘接剂
剪切强度
粘接剂残留指数(ARI)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自酸蚀粘接技术在正畸粘接中的应用评价
来源期刊 口腔正畸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自酸蚀 正畸粘接 剪切强度 粘接剂残留指数
年,卷(期) 2003,(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6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8
字数 21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4-5760.2003.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科 12 129 6.0 11.0
2 刘红欣 7 88 4.0 7.0
3 陆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口腔科 12 108 5.0 10.0
4 张国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口腔科 2 4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自酸蚀
正畸粘接
剪切强度
粘接剂残留指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季刊
1674-5760
11-5797/R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2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71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84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