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现代仪器与医疗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粘接方式对牙体硬组织缺损修复强度的影响,为临床粘接方式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撑.方法:76例符合牙体硬组织缺损修复适应证,拟行牙体充填修复治疗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Single Bond 2组、Easyone组,分别使用Single Bond 2第五代全酸蚀粘接系统、Easyone第七代自酸蚀粘接系统予以修复治疗,并对两组患者修复治疗后牙体敏感情况、颜色匹配度等随访情况进行比较,对比两种粘接方式的修复强度.结果: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12个月,两组患者充填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12个月,两组患者牙体敏感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酸蚀与自酸蚀粘接对牙体硬组织缺损修复强度的影响相似,两种粘接方式的远期效果差别仍有待观察.
推荐文章
组合酸不同酸蚀时间对氟斑牙正畸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
氟中毒
酸蚀
正畸学
牙釉质
抗剪切强度
基牙预备体表面粗糙度及水门汀配伍选择对粘接强度的影响
牙修复体
表面粗糙度
牙体预备
水门汀
粘接强度
旋转器械
一体化玻璃纤维桩修复漏斗状根管粘接强度的体外研究
一体化纤维桩核
微推出
温度老化
粘接强度
不同粘接系统用于楔状缺损直接修复的临床观察
牙本质粘接剂
酸蚀,牙
复合树脂类
牙粘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粘接方式对牙体硬组织缺损修复强度的影响
来源期刊 现代仪器与医疗 学科
关键词 粘接方式 牙体硬组织缺损 自酸蚀粘接系统 修复强度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10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83.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76/mimt20180104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昭娜 北京市隆福医院口腔科 3 1 1.0 1.0
2 朱契 北京市隆福医院口腔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粘接方式
牙体硬组织缺损
自酸蚀粘接系统
修复强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仪器与医疗
双月刊
2095-5200
10-1084/TH
大16开
1995-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9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03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