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98年春末夏初,在美国的切萨皮克海湾的Choptank河出现了由微小原甲藻引发的大规模的赤潮.我们做了一系列与该藻赤潮发生机制有关的生理学特征实验.其中与氮吸收有关的生理学参数被应用于微小原甲藻赤潮发生动力学模型.为说明几个关键的生态及生理学过程在微小原甲藻赤潮发展和持续过程重的重要性,我们用该模型测试了几个关键过程点.模型测试的结果表明,河流输入充足的氮源是引起微小原甲藻赤潮的关键因素,而输入营养盐的组成结构对赤潮的发生并不起主要作用.然而在赤潮形成后,赤潮的维系依赖于还原态的氮源.在赤潮的维持过程中,微小原甲藻的倾向于吸收还原态的氮源的生理学特征起了很大作用.模型进一步表明微小原甲藻在低光照或黑暗条件下对氮的吸收仍然保持相当的吸收速率有利于该藻赤潮的发展.
推荐文章
东海原甲藻对尿素的吸收动力学与利用特性
海洋生态学
有害赤潮
东海原甲藻
尿素
吸收动力学
中国东海
厦门西海域裸甲藻和原甲藻赤潮的观察
厦门西海域
赤潮
Takayama pulchellum
无纹环沟藻
微小原甲藻
基于复杂网络动力学模型的无向加权网络节点 重要性评估
复杂网络
节点重要性
复杂网络动力学
稳定性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还原态氮源在微小原甲藻大规模赤潮中的重要性--动力学模型
来源期刊 生态科学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有害藻华 氮吸收 微小原甲藻 模型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9-204,212
页数 7页 分类号 Q949.244.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8873.2003.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春雷 美国马里兰大学环境科学中心Hom Point实验室 1 5 1.0 1.0
2 Glibert.P.M 美国马里兰大学环境科学中心Hom Point实验室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有害藻华
氮吸收
微小原甲藻
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科学
双月刊
1008-8873
44-1215/Q
16开
广州暨南大学水生态科学研究所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6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0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