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99年12月至2001年1月,在大亚湾澳头海域用沉积物捕捉器(Sediment trap)及TFO重力采泥器对甲藻孢囊进行每月一次的周年监测,并同时研究了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晚秋孢囊形成率最高(3.48×105 cysts/m2*d),冬季形成率较低,年平均为1.28×105 cysts/m2*d.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是大亚湾沉积物孢囊中的绝对优势种,除个别季节外,其形成率一般占孢囊总形成率的50%以上.2000年8月至9月,该海域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锥状斯氏藻赤潮,最高细胞密度达4.06×104 cells/mL.赤潮中后期,锥状斯氏藻孢囊包括暂时性孢囊和休眠孢囊大量形成,孢囊的形成减少了水体中营养细胞数量,是赤潮消退原因之一.
推荐文章
锥状斯氏藻休眠孢囊萌发调控因子的实验室研究
锥状斯氏藻
休眠孢囊
萌发
环境条件
大亚湾海域锥状斯氏藻孢囊形成与萌发的季节变化
锥状斯氏藻
孢囊
种群动态
水华
大亚湾
南海
锥状施克里普藻孢囊的多种形态特征
形态
休眠孢囊
锥状施克里普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东大亚湾甲藻孢囊及其与锥状斯氏藻赤潮的关系
来源期刊 水生生物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孢囊 锥状斯氏藻 沉积物捕捉器 大亚湾 南海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2-377
页数 6页 分类号 X55
字数 48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207.2003.04.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朝晖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91 2325 29.0 45.0
2 齐雨藻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84 2782 32.0 50.0
3 吕颂辉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107 1534 23.0 34.0
4 陈菊芳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51 1388 21.0 35.0
5 肖咏之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3 131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70)
二级引证文献  (34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6)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7(2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08(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9(3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0(3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1(4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12(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3(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4(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5(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6(4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7(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8(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3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孢囊
锥状斯氏藻
沉积物捕捉器
大亚湾
南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生生物学报
双月刊
1000-3207
42-1230/Q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水生所 (武昌东湖南路7号)
82-329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4594
相关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