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海洋环境科学       
摘要:
在实验室设置了5个N、P浓度梯度,研究了它们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营养细胞生长和孢囊形成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当N、P浓度分别超过10和1.5μg/L时,就能维持锥状斯氏藻一定的种群数量,而在高N、P浓度组(N浓度为500μg/L,P浓度为74μg/L组)的生长势态明显优于其他浓度组,稳定生长期持续时间较长,且有着较高的细胞比生长速率.孢囊一般在营养细胞达到稳定生长期后开始形成,但低营养盐浓度组孢囊开始形成的时间较早.各试验组孢囊形成率相近,最终形成率为17.8%~35.6%.
推荐文章
氮磷限制对锥状斯氏藻孢囊形成的作用
锥状斯氏藻
孢囊
生长
黑暗、温度对锥状斯氏藻暂时性孢囊形成、存活与萌发的影响
锥状斯氏藻
暂时性孢囊
形成
存活
萌发
锥状斯氏藻休眠孢囊萌发调控因子的实验室研究
锥状斯氏藻
休眠孢囊
萌发
环境条件
大亚湾海域锥状斯氏藻孢囊形成与萌发的季节变化
锥状斯氏藻
孢囊
种群动态
水华
大亚湾
南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N和P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 trochoidea)生长及孢囊形成的影响
来源期刊 海洋环境科学 学科
关键词 锥状斯氏藻 N P 孢囊 生长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调查与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0
页数 4页 分类号 X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6336.2006.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朝晖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91 2325 29.0 45.0
2 谢隆初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26 1092 17.0 26.0
3 张玉娟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20 147 7.0 11.0
4 曹宇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7 86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167)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锥状斯氏藻
N
P
孢囊
生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洋环境科学
双月刊
1007-6336
21-1168/X
大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1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640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