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HPV 6b L1 VLPs经三种途径免疫小鼠后的免疫反应,以选择机体获得免疫保护的最佳途径.方法:小鼠以鼻腔吸入、阴道免疫、肌肉注射HPV 6b L1 VLPs分为三组,经间隔2 w三次免疫后取血、肺冲洗液和阴道冲洗液标本,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G和分泌物IgA抗体,并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体的中和作用.结果:HPV 6b L1 VLPs经肌肉注射、鼻腔吸入均能诱导产生血清IgG和呼吸道、阴道粘膜的IgA抗体,经阴道免疫可产生血清IgG和阴道粘膜的IgA抗体;抗体均具有中和活性;其中肌肉注射组产生的血清IgG抗体滴度最高,鼻腔免疫产生的粘膜IgA抗体滴度最高.结论:HPV 6b L1 VLPs具较强抗原性;肌肉注射和鼻腔吸入免疫可刺激小鼠产生全身和局部粘膜的中和抗体,鼻腔吸入免疫可能是诱导机体产生粘膜免疫的最佳途径.
推荐文章
HPV-6/11 L1/E6、HPV-6/11 L1/E7嵌合DNA疫苗质粒的构建
人乳头瘤病毒6/11型
DNA疫苗
宫颈癌
HPV E6/E7 mRNA及HPV L1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HPVE6/E7mRNA
HPVL1蛋白
诊断价值
HPV分型检测联合HPV L1壳蛋白检查在ASCUS分流管理中的临床意义
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HPV分型检测
HPVL1壳蛋白
宫颈上皮内瘤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HPV6b L1 VLPs经三种途径免疫小鼠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温州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病毒样颗粒 抗体生成 免疫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9-22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92.11
字数 26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138.2003.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柏坤 温州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19 156 8.0 12.0
2 林巧爱 温州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19 129 7.0 11.0
3 陈向敏 温州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20 108 5.0 10.0
4 陈韶 温州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24 152 7.0 11.0
5 张丽芳 温州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74 280 10.0 11.0
6 夏克栋 温州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26 104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人乳头瘤病毒
病毒样颗粒
抗体生成
免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2095-9400
33-1386/R
大16开
浙江温州市高教园区
32-117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4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6239
相关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www.zjnsf.net/
项目类型:一般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