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3种常用美白剂(对苯二酚、熊果苷、曲酸)对皮肤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B-16黑素瘤细胞株,分别加入美白剂5 d后,采用丙酮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胞浆酶(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探讨美白剂的细胞毒性.采用冻融法提取培养细胞内酶液后,用L-酪氨酸作底物,测定美白剂对培养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加入不同剂量(8、16、24、32、40、48μg/mL)美白剂后,对苯二酚对细胞有明显的毒性,影响细胞的生长.熊果苷、曲酸对培养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但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结论]3种美白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皮肤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达到美白作用.
推荐文章
皮肤化学美白剂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
皮肤美白剂
酪氨酸酶
黑色素
酪氨酸活性抑制率
小米谷糠油活性成分及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小米谷糠油
酪氨酸酶
抑制率
抗氧化稳定性
几种美白剂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重现性
精密度
量效关系
可逆抑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种美白剂对皮肤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的探讨
来源期刊 上海预防医学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皮肤黑素细胞 美白剂 酪氨酸酶活性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8-170
页数 3页 分类号 Q55
字数 35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9231.2003.0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项翠琴 45 288 10.0 13.0
2 陆晔 32 168 8.0 11.0
3 朱佩云 11 153 6.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皮肤黑素细胞
美白剂
酪氨酸酶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预防医学
月刊
1004-9231
31-1635/R
大16开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22楼
4-703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8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477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