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濮城油田Es中36~10油藏划分为3类27个流动单元.I类流动单元物性好,储量和储量丰度大;III类流动单元物性差,储量及储量丰度小;II类介于I类与III类之间.I类和部分II类流动单元是目前开发的重点层位,动用较好,采出量较大,是目前剩余潜力集中的层位;III类流动单元动用较差,但由于其本身的储量和可采储量较小,剩余潜力较小.
推荐文章
濮城油田深层低渗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低渗油藏
油藏描述
剩余油
濮城油田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稳产增产措施
精细注水
单砂体
最小自然段
二三类层
挖潜
中原油田濮城沙一油藏油气集输工艺优化
油气集输
串接模式
计量阀组
优化
节能降耗
濮城油田双重介质油藏裂缝水淹分析及对策
双重介质油藏
低渗透油藏
人工裂缝
裂缝监测
水淹方向
开发调整
濮城油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濮城油田Es中36~10油藏流动单元潜力分析
来源期刊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流动单元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剩余油 沙河街组 濮城油田
年,卷(期) 2003,(2)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6
页数 2页 分类号 TE121.34|TE327
字数 19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9752.2003.02.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健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92 1070 17.0 31.0
3 宋国英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8 52 3.0 7.0
4 尹太举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7 101 4.0 7.0
7 张冲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3 30 2.0 3.0
8 尹艳树 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科学系 4 88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流动单元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剩余油
沙河街组
濮城油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天然气学报
月刊
1000-9752
42-1273/TE
16开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3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62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