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与视网膜前膜(ERM)相关的黄斑板层裂孔(ILH)和具有正常中心凹厚度的黄斑假洞(MPH),在定量和形态学上的差异.方法 27眼(25例)具有黄斑洞或黄斑假洞(MPH)的临床形态的黄斑前膜患者,应用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价其中心凹厚度与形态.当每个患者至少两次不同的扫描结果显示中心凹厚度≥135μm时,可诊断为MPH;当厚度介于0与1 35μm之间时,可诊断为ILH.而能够影响数据的中心凹厚度>202μm的MPH、全层黄斑裂孔及黄斑部玻璃体牵拉及其他黄斑病变的患者,则被排除出本试验.结果 6例6眼(22.2%),年龄56±18岁被诊断为ILHs,4例4眼(14.4%),年龄70±9岁被诊断为正常厚度的黄斑假洞.ILH与NT-MPHs的最小中心凹厚度范围分别为74~108(平均87±1 2.6)μm,135~191(平均166±27)μm.所有NT-MPHs和其中4例ILH患者,被发现具有囊样变.其他1 7眼,厚度都>203μm,具有更加明显的中心凹囊样变.结论 OCT的定量检测能够鉴别ILHs与NT-MPHs.囊样变的ILH能够增厚变为MPHs,定量和随访重复测量的结果能够有助于确定囊样变ERMs的手术时机和手术适应症.
推荐文章
黄斑裂孔形态学分析及其与视力关系的研究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裂孔形态
视力
脉络膜厚度与黄斑裂孔的相关性
脉络膜厚度
黄斑裂孔
相关性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黄斑裂孔的诊断意义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黄斑裂孔
23 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除术
黄斑
视网膜厚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板层黄斑裂孔与正常中心凹厚度的黄斑假洞的比较
来源期刊 国际眼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黄斑板层裂孔 黄斑假洞 OCT 中心凹厚度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英文研究原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7
字数 254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斑板层裂孔
黄斑假洞
OCT
中心凹厚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眼科杂志
月刊
1672-5123
61-1419/R
大16开
西安友谊东路269号
52-239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355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622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