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云南半帚孢Leptographium yunnanense的毒素处理后,云南松和华山松体内与抗病性密切相关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都明显地下降,表明该毒素可以通过抑制寄主体内与抗性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削弱寄主的抗性,从而有利于菌在寄主体内侵染生长.云南松的酶活性下降的程度较大,而华山松的酶活性较高,毒素处理后活性受抑制的程度相对较小,这表明华山松对云南半帚孢的抗御能力较云南松的强,这也是云南境内云南松受害严重而华山松受害轻微的重要原因之一.
推荐文章
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危害机理的研究
纵坑切梢小蠹
伴生菌
危害机理
毒素
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松上的繁殖特性
纵坑切梢小蠹
云南松
繁殖特性
云南松林分状况与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关系
云南松
林分状况
松纵坑切梢小蠹
利用云南松挥发性化学物质监测和防治云南纵坑切梢小蠹的研究进展
云南松
云南纵坑切梢小蠹
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云南半帚孢毒素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森林病虫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纵坑切梢小蠹 云南半帚孢 毒素 作用机理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2
页数 3页 分类号 S763.15
字数 21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0886.2004.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叶辉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82 1471 20.0 35.0
2 廖周瑜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3 206 6.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纵坑切梢小蠹
云南半帚孢
毒素
作用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森林病虫
双月刊
1671-0886
21-1459/S
大16开
沈阳市黄河北大街58号
8-50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3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02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