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脾胃为祖国医学脏象学说的核心.其主运化、化生气血、主统血、主肌肉、主思、且为之卫.脾为五脏六腑的中心[1].因此,国内近20年对中医脾胃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是研究最多的中医证实质之一.综述了近十年来运用中医脾胃理论治疗胃癌的分子物学基础.结果表明脾虚与胃癌发生发展各阶段病变之间成等级相关.提示脾虚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且具有其分子生物学基础.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是一种优势,在同时有多个基因需要调节的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方面比单一成分的药物更优越.对癌基因的调控可能是健脾方药治疗胃癌病变的分子机制之一.因此,系统研究中医脾虚与消化道肿瘤形成过程中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的关系(相关性)及健脾中药对其调控的机制,将对揭示脾虚证实质,丰富中医脏象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组方,提高临床肿瘤预防与治疗效果,确立脾在消化道肿瘤形成及预防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肝癌CT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肝细胞
基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竹子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竹子
分子生物学
分子标记
竹子出笋
竹子开花
香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香樟
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
XML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XML
Bioinformatics
分子生物学
BIOML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脾胃防治胃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评析
来源期刊 中医药学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脾胃 胃癌 分子生物学
年,卷(期) 2004,(10)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登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68-1869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28
字数 24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7717.2004.10.04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文波 1 1 1.0 1.0
2 谢湘峰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193)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脾胃
胃癌
分子生物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中医药学刊
月刊
1673-7717
21-1546/R
大16开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8-182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599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558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