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煤的热模拟实验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以产气为主,三叠系煤相对倾向于生油,三叠系煤的产油量是侏罗系煤产油量的6~8倍,且产油温度宽,生成的气体成分以甲烷为主,但三叠系煤对液态沥青的吸附量大.侏罗系煤不仅产量小,产油持续的温度范围窄,而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其排油效率高,对液态沥青的吸附量只有三叠系煤的1/10.煤系有机显微组分组成和特征是造成中生界煤生烃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侏罗系煤生烃潜力低,且成熟度低,三叠系煤生油潜力虽高,但煤系规模小,煤层厚度薄,难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藏.
推荐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成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
中部
隆起
成因
演化
控制
气藏形成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
晚古生代
天然气
勘探潜力
烃源岩
储层条件
盖层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隐蔽性油气藏成藏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
三角洲
河流相
油藏规律
储集层
圈闭
古地理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气
地质背景
成藏控制因素
有利区域预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煤成烃潜力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煤田地质与勘探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煤成烃 热模拟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煤层气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8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18.11
字数 51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04.01.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文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97 2284 24.0 45.0
2 曹剑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62 816 17.0 25.0
3 张景荣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5 104 5.0 5.0
4 姚素平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73 821 15.0 2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96)
二级引证文献  (198)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7(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8(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3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7(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8(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9(3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煤成烃
热模拟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双月刊
1001-1986
61-1155/P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82号
52-1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2285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