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联合药物疗效与毒副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将2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随机分为二组,①组:青霉胺与锌盐联合应用,每日用量20~30 mg/kg,分次口服,用葡萄糖酸锌按每次50 mg(元素锌)、每日2次空腹服用,两药间隔2~3小时分别服用;②组:先青霉胺与锌盐联合应用,再锌盐单一治疗:先青霉胺7~10 mg/kg(小剂量),分次口服,葡萄糖酸锌按每次50mg(元素锌)、每日2次空腹服用,两药间隔2~3小时分别服用;待病情好转后,再改为单一锌盐,葡萄糖酸锌按每次50mg(元素锌)、每日2次空腹服用.患儿随访以来院和(或)通信及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别不大,然而,②组的副作用却显然低于①组.结论:青霉胺与锌盐联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是有效的;但先青霉胺与锌盐联合应用,再锌盐单一治疗更安全,也能保证疗效.
推荐文章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67例临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儿童
诊断
临床表现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研究
肝豆状核变性/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
儿童
肝衰竭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干预措施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药物疗法
青霉胺
心理护理
临床药师参与肝豆状核变性患儿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药物疗效与毒副作用
来源期刊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儿童 青霉胺 锌盐 副作用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0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25.8
字数 18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0143.2004.02.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杨 1 0 0.0 0.0
2 胡先明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豆状核变性
儿童
青霉胺
锌盐
副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0143
42-1737/N
大16开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汉大学期刊社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8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4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