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示踪剂,探讨了含氮化合物在焉耆盆地油气充注方向研究中的应用.盆地侏罗系油藏原油中含氮化合物存在一定的运移分馏作用,表现为自生烃中心向外,含氮化合物绝对含量由高到低,屏蔽型化合物相对富集而暴露型化合物相对减少,异构体参数[a]/[c]的相对含量则由大变小.在同一构造带中,随埋深的减小,含氮化合物同样存在着运移分馏效应.研究表明,宝浪油田油气注入方向在平面上自南向北,在纵向上自深层向浅层运移聚集.
推荐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与油气运移
鄂尔多斯盆地
西峰油田
含氮化合物
油气运移
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指标有效性的对比研究
原油
生物标志物
吡咯
化合物
运移标志
效果
对比
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油气运移
含氮化合物
分馏
油气运移
长7-长10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尕斯库勒油田原油含氮化合物油气运移效应
柴达木盆地
尕斯库勒油田
含氮化合物
油气运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焉耆盆地含氮化合物分布与油气运移特征
来源期刊 石油实验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含氮化合物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焉耆盆地
年,卷(期) 2004,(5)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地球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8-49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122.1
字数 30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112.2004.05.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宏岭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18 247 7.0 15.0
2 南红丽 1 3 1.0 1.0
3 李永林 1 3 1.0 1.0
4 赵德力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118)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含氮化合物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焉耆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实验地质
双月刊
1001-6112
32-1151/TE
大16开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2060号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0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