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溶洞开发利用过程中发现,一些原为晶莹洁白的洞内钟乳石类沉积物逐渐变得色泽暗淡发红或产生其它颜色,失去了原有的亮丽色泽.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洞穴开放程度增高或当地气候等环境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增强了洞内空气与洞外大气的循环交替,洞内空气中氧含量增大,造成渗入洞中水氧化还原条件发生较大变化,致使铁、锰等金属化合物在钟乳石类沉积物中沉积所致.此外,泥质、有机质以及其它金属矿物等在钟乳石类沉积物表面的沉积或附着,也是促使颜色变化的另一原因.
推荐文章
岩溶洞穴沉积物的地震记录浅析
洞穴沉积物
坍塌
破裂
地震
南昆铁路岩溶洞穴预报技术
南昆铁路
岩溶洞穴
地貌预测方法
综合物探技术
广西岩溶洞穴沉积物与地震记录初探
洞穴沉积物
坍塌
破裂
地震历史
广西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岩溶洞穴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西
喀斯特
洞穴
形成
断裂
储集层
热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岩溶洞穴中钟乳石类沉积物色泽变化的成因浅析
来源期刊 中国岩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岩溶洞穴 钟乳石类沉积物 色泽变化 成因 氧化还原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第九届全国洞穴会议论文选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9-132
页数 4页 分类号 P931.5|X54
字数 29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4.02.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闫志为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16 257 7.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8)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溶洞穴
钟乳石类沉积物
色泽变化
成因
氧化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岩溶
双月刊
1001-4810
45-1157/P
大16开
广西桂林市七星路50号岩溶研究所
33543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1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1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