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损伤性嗅觉功能障碍动物模型,了解电刺激嗅觉诱发电位的特性及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立体定位和电解损毁技术,对动物一侧或双侧嗅球造成损伤,动态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点(24 h、48 h和1周)嗅觉诱发电位的变化,并观察嗅球与嗅黏膜病理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一侧嗅球损伤后,诱发电位N2波消失,N1和P1波潜伏期延长,波幅减小;双侧嗅球损伤后,表现为N1、N2波消失,仅记录到P1波,其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变化较大,以上改变均以24~48 h变化最显著.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显示,24~48 h嗅球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变性样改变.结论嗅球损伤程度不同,对嗅觉诱发电位的影响也不相同,这种改变是以其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为基础的.
推荐文章
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面神经
诱发电位
大鼠
脊髓损伤后体感诱发电位的改变
脊髓
诱发电位,躯体感觉
脊髓损伤
应用OEP-98C型嗅觉诱发电位仪进行事件相关设计嗅觉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嗅觉
嗅觉皮层
嗅觉诱发电位仪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损伤性嗅觉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诱发电位 嗅觉障碍 嗅黏膜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3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6
字数 32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1673-0860.2004.01.01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诱发电位
嗅觉障碍
嗅黏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月刊
1673-0860
11-5330/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68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20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7254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