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稀有(鱼句)鲫个体小、性成熟时间短、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容易饲养等特点,将其作为一种毒性实验材料,从形态学和组织学水平对生活污水可能产生的毒性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生命阶段,高浓度的生活污水对稀有(鱼句)鲫有急性毒性效应.受排污口污水暴露的稀有(鱼句)鲫鱼卵根本无法孵化;对处于性腺发育期稀有(鱼句)鲫的暴露则引起肝脏细胞水平上的毒性效应,且随污水浓度的增高,对鱼体性发育的阻碍效应也越强,而整个生命期即使仅暴露于低浓度的生活污水中,其个体发育和性发育也均受到影响,肝细胞也表现出强烈的毒性效应.
推荐文章
东湖茶港排污口底泥对稀有(鱼句)鲫的毒性
东湖
底泥
毒性
稀有(鱼句)鲫
取代芳烃对剑尾鱼和稀有鱼句鲫的生物活性模型
定量构效-活性相关性
取代芳烃
急性毒性
剑尾鱼
稀有鱼句鲫
稀有(鱼句)鲫的脂肪酸组成
脂肪酸组成
稀有(鱼句)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活污水对稀有(鱼句)鲫的毒性效应研究
来源期刊 水生生物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生活污水 稀有(鱼句)鲫 毒性效应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4
页数 5页 分类号 X174
字数 38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207.2004.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陶武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5 166 5.0 5.0
2 吴振斌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60 7101 43.0 80.0
3 李莉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37 1599 22.0 3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1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7(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2(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3(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4(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活污水
稀有(鱼句)鲫
毒性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生生物学报
双月刊
1000-3207
42-1230/Q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水生所 (武昌东湖南路7号)
82-329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4594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