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吐哈盆地鲁克沁稠油聚集带三叠系稠油主要有两个成藏期,但各成藏期保存条件不一,导致油气稠变方式不同。中侏罗世西山窑期第一成藏期构造带高部位暴露地表,原油遭受地表水影响和严重的生物降解和散失,普遍出现25-降-藿烷;第二成藏期在白垩纪末以后,整个构造带普遍接受沉积,埋藏持续加深,构造活动平稳,但因圈闭类型差,本期成藏原油也发生稠变,主要是以轻组份散失和水溶散失为主,含蜡量相对较高,稠变类型属于运移残留稠油;目前保存的油气主要为第二成藏期聚集。两期稠变油气混合使三叠系油藏原油总体呈现轻微“降解”。据此分析,第二成藏期及其以后,油源条件和油气保存条件好,构造带东部高部位的前侏罗系风化壳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推荐文章
鲁克沁构造带稠油成藏机制研究
吐哈盆地
鲁克沁构造带
断层封闭性
稠油
成藏机制
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稠油成藏机理
吐哈盆地
稠油
成藏机理
水动力
次生稠油油藏成藏模式研究—以鲁克沁构造带为例
次生稠油
稠油成因
成藏条件
油藏类型
成藏模式
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流体地球化学、动力与油气移和聚集
吐哈盆地
鲁克沁构造带
流体包裹体
地层水化学成分
流体动力演化
油气运聚条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鲁克沁油气聚集带稠油成藏特点与潜力分析
来源期刊 吐哈油气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稠油 成藏期 油气聚集带 原油 含蜡量 圈闭类型 三叠系 构造带 构造活动 风化壳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326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1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福喜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6 405 8.0 16.0
2 陈晓红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2 51 4.0 6.0
3 苏传国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8 37 3.0 6.0
4 李成明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6 59 2.0 6.0
5 周玉中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稠油
成藏期
油气聚集带
原油
含蜡量
圈闭类型
三叠系
构造带
构造活动
风化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吐哈油气
季刊
大16开
新疆哈密石油基地勘探开发研究院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6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0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