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病人在伤后不同时段(伤后1~3天、4~10天、>10天)发生酸碱失衡类型的变化,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机理.方法:利用新的酸碱失衡四步判断法对我科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住院的153例严重烧伤病人同步检测的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结果:(1)全组患者除16例酸碱失衡类型属正常外,其余137例中,单纯性酸碱失衡类型44例,其中以呼吸性碱中毒(呼碱)最多,23例;双重性57例,以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代酸)为主,23例;三重性36例,以呼吸性碱中毒并高阴离子间隙(AG)代酸并代谢性碱中毒(代碱)为主,共23例.(2)在休克期(伤后1~3天)以单纯性酸碱失衡类型为主,最多见的类型是代谢性酸中毒(14例),在水肿回收期(伤后4~10天)与修复期(伤后10天以后)均以双重性酸碱失衡类型为主,但最多见的类型分别是呼碱(9例)与呼碱并代碱(5例).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在伤后不同时段的酸碱失衡类型比较复杂,烧伤休克期的酸碱失衡类型最多,修复期最少.发生率最多的是呼碱、呼碱并代酸以及呼碱并高阴离子间隙代酸并代碱.在各时段中,三重性酸碱失衡并不少见,以呼碱并高AG代酸并代碱为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严重烧伤后不同时段酸碱失衡类型变化的探讨
来源期刊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酸碱失衡 临床分析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1-255
页数 5页 分类号 R644
字数 12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0726.2004.0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汪昌荣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 43 208 9.0 11.0
2 陈侠英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 21 162 8.0 12.0
3 孙业祥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 39 122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烧伤
休克
酸碱失衡
临床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双月刊
1001-0726
11-2650/R
大16
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路8号尚都国际中心A座31层
82-600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9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02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