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冲积-河流相是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重要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由于河流相层序地层成因和相构成的复杂性,以被动大陆边缘地震地层学研究为基础、以三分体系域构成为地层预测模式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河流相储层.本文以河流相沉积学研究为基础,运用以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了河流相层序地层单元的构成,建立了主要储层的地质-地震解释模型,并以胜利油田垦东地区上第三系馆陶组为例说明河流相层序构成特征和地质-地震解释方法.
推荐文章
河流相地层层序发育特征及构成模式
河流相
地层层序
基准面旋回
层序地层模式
泉三段
扶新隆起带北坡
非近海河流相层序地层学探讨——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河流相层序地层学
初始体系域
发展体系域
衰退体系域
抬升体系域
济阳坳陷
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探讨及其在济阳坳陷的应用
新近系
冲积-河流相
体系域
准层序组
济阳坳陷
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研究
冲积河流相
层序地层学
辫状河
曲流河
体系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河流相层序地层构成模式探讨
来源期刊 沉积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河流相 层序构成 地质-地震解释模型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层序地层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3-379
页数 7页 分类号 P539.2
字数 59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04.03.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晓军 9 284 5.0 9.0
2 林会喜 23 589 14.0 23.0
3 邓宏文 80 1798 24.0 40.0
4 王红亮 24 650 10.0 24.0
5 苏宗富 3 262 3.0 3.0
6 阎伟鹏 1 167 1.0 1.0
7 宋国齐 1 16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7)
同被引文献  (316)
二级引证文献  (579)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2)
  • 引证文献(2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7)
  • 引证文献(16)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8(37)
  • 引证文献(2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09(52)
  • 引证文献(22)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0(46)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1(65)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53)
2012(63)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51)
2013(71)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62)
2014(7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70)
2015(46)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16(54)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7)
2017(5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7)
2018(5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9(5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7)
2020(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河流相
层序构成
地质-地震解释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54-4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23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