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考察水飞蓟素微乳的形态学和粒径分布,研究水飞蓟素微乳在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情况,并与水飞蓟素胶束在空肠的吸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段回流实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依据药物在小肠段中的减少量来确定药物的吸收.结果透射电镜下水飞蓟素微乳成球形或近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0 nm.在整个小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以及结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依次是6.22×10-2,2.27×10-2,1.9×10-2,1.05×10-2,0.43×10-2h-1,两种水飞蓟素胶束在空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是0.36×10-2,0.65×10-2h-1.结论水飞蓟素微乳在小肠下段吸收较好,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推荐文章
阿苯达唑自微乳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阿苯达唑
自微乳
单向灌流法
在体小肠吸收
橙皮苷自微乳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
橙皮苷/药代动力学
肠吸收
色谱法,高压液相
大鼠
灯盏花素自微乳在大鼠肠道吸收动力学研究
灯盏花素
自微乳
在体肠循环法
酚红标记
水飞蓟素PLGA肠溶纳米粒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水飞蓟素
水飞蓟宾
药代动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飞蓟素微乳大鼠在体小肠吸收的动力学
来源期刊 药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水飞蓟素 微乳 吸收动力学 在体小肠吸收
年,卷(期) 2004,(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1-63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43.4|R969.1
字数 3779字 语种 英文
DOI 10.3321/j.issn:0513-4870.2004.08.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艳 北京大学药学院 78 377 11.0 17.0
2 袁泉 北京大学药学院 12 144 5.0 12.0
3 李馨儒 北京大学药学院 25 220 8.0 14.0
4 王会娟 北京大学药学院 13 518 7.0 13.0
5 李晓燕 北京大学药学院 3 76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151)
二级引证文献  (36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7)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28)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09(43)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0(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1(4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2(6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2)
2013(5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14(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5(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6(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7(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飞蓟素
微乳
吸收动力学
在体小肠吸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药学学报
月刊
0513-4870
11-2163/R
大16开
北京市先农坛街1号
2-233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34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89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