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五苓散为著名经方,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名著<伤寒论>,五苓散由猪苓三分,泽泻一两三分,白术三分,茯苓三分,桂枝二分(去皮)五味药组成,具有健脾利水,通阳化气之功,兼以解表.<伤寒论>主治太阳蓄水证,<金匮要略>主治下焦饮逆,膀胱气化不行之小便不利等病证.根据仲景原文可以看出,五苓散证是以口渴,小便不利为主证,其因太阳表邪未解,随经入腑,致使水蓄膀胱,气化不利,证属表里同病,以里之膀胱气化不利为主要病机.同时,有些医家认为[1],五苓散之主证与津液关系密切,由津液不足和津液不布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形成,导致下焦蓄水,中焦停水,津不上布,而非单纯的水湿之邪内停所致的蓄水证.